取消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300多年前,顯微鏡的出現打開了一個人們未觸及過的微觀世界,給科學的發展帶來了一個重磅武器。借由顯微鏡,我們慢慢揭開了這個世界的一層層面紗。
起初,顯微鏡只用來做基礎科學研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顯微鏡才在醫學、生物學等領域綻放光彩,應用范圍慢慢擴大。到了現代,顯微鏡已經成了科學研究、分析中的一種常用的顯微觀測儀器。21世紀以來,顯微鏡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伴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和納米技術、半導體等領域新生的是顯微鏡產品逐步趨于高分辨率、智能數字化、一體自動化。這樣的改變得益于制造技術的提升。
技術提升是顯微鏡不斷發展的動力。但就目前我國的顯微鏡行業發展來看,國產顯微鏡在產品上的技術積累還有待增加。我國顯微鏡行業中,有20年以上經營經驗積累的企業十分稀缺,深度精密制造、光學部件設計及工藝制約著顯微鏡產業升級,這就導致國內具備生產顯微鏡技術的企業少之又少,顯微鏡如系統顯微鏡、共聚焦掃描和超分辨顯微鏡等產品的市場被徠卡顯微系統、尼康、蔡司、奧林巴斯等外國品牌控制著。
根據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我國顯微鏡出口量約為200萬臺左右,年均進口只有5萬臺左右,出口數量遠高于進口數量。但若是從金額上來看,我們就會發現我國在顯微鏡出口金額上市低于進口金額的。這反映出的是中國進口的光學顯微鏡單臺平均價格遠高于出口顯微鏡,國產顯微鏡無法滿足生產科研中對顯微鏡的需求。
其實,中國作為一個顯微鏡制造大國,中國的顯微鏡并不是一文不值。相反,中國制造的顯微鏡在國內外都占據著不小的市場,但也就限于中低端產品。中國顯微鏡企業的生產經營若想提高至一個更高的格局,顯微鏡企業就要創新發展,打破技術壁壘,切入顯微鏡市場。
顯微鏡在中國的發展已經有了70年左右的歷史,在這幾十年里,中國的科學家沒有放棄開發屬于我們自己的顯微鏡。2018年12月,蘇州醫工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部件及系統研制”通過驗收,標志著我國具備了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制能力,這對于我國顯微鏡制造來說具有重大意義。未來,研發人員還將繼續努力,隨著國產顯微鏡制造技術的提升,顯微鏡市場也將迎來更多的“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