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體視顯微鏡介紹:
體視顯微鏡,亦稱實體顯微鏡或解剖鏡。是指一種具有正像立體感的目視儀器,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使雙眼引起立體感覺的雙目顯微鏡。對觀察體無需加工制作,直接放入鏡頭下配合照明即可觀察,像是直立的,便于操作和解剖。視場直徑大,但觀察物要求放大倍率在200倍以下。雙目鏡筒中的左右兩光束不是平行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夾角——體視角一般為12°?15°,因此成像具有三維立體感,這是在目鏡下方的棱鏡把像倒轉過來的緣故;雖然放大率不如常規顯微鏡,但其工作距離很長,焦深大,便于觀察被檢物體的全層,視場直徑大。
體視顯微鏡特點:
1.采用國際上較先進的CMOS光學原理設計,為用戶提供較銳利的圖像。
2.完美的3D圖像,在整個變焦范圍內都能提供清晰的的無失真的圖像。
3.寬視場光學觀察。
4.超長工作距離。
體視顯微鏡結構:
體視顯微鏡的倍率變化是由改變中間鏡組之間的距離而獲得的,因此又稱為“連續變倍體視顯微 鏡”(Zoom--stereo micrscope)。隨著應用的要求,如熒光,拍照,攝像,冷光源等等。
體視顯微鏡操作方法:
立體顯微鏡采用兩個獨立的光學通路生成三維的光學影像,因此也叫實體顯微鏡、解剖顯微鏡,屬于低倍數的復式光學顯微鏡. 從19世紀90年代(1890年)被美國儀器工程師霍雷肖.S.格里諾{其父(1805-1852)為美國有名雕塑家和作家霍雷肖.格里諾}發明,并被德國卡爾.蔡司公司先生產以來,對科學研究、考古探索、工業質量控制和生物制藥等領域的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為了發揮立體顯微鏡的極大功效,正確使用操作立體顯微鏡尤其重要。
體視顯微鏡操作步驟:
步驟①
將顯微鏡置于一個對操作員舒適的工作臺平臺,然后打開反射光(表面光),在顯微鏡底座上放上一個式樣,比如硬幣,將顯微鏡的變倍旋鈕旋到較低倍數, 通過調節升降組找到大致焦平面(羅佳成像面)。
步驟②
調整目鏡的觀察瞳距,并調整目鏡上的屈光度以找到較佳的焦平面。
步驟③
利用以上方法,逐漸旋大變倍旋鈕的倍數,適當調節顯微鏡的升降組,逐漸找到較大倍數的焦平面。調節過程中,請利用硬幣上比較明顯的參照點比對成像的清晰度。
步驟④
將變倍旋鈕旋到較低倍數,也許像會有一些失焦,此時請不要再調節升降組進行對焦,只需調節兩只目鏡上面的屈光度已適應眼睛的觀察(屈光度因人而異)。此時,顯微鏡已經齊焦,即顯微鏡從高倍變倍到低倍,整個像都在焦距上。同樣的試樣,我們不需要再調節顯微鏡的其他部件,只需要旋動變倍旋鈕就可以輕松對試樣進行變倍觀察了。
體視顯微鏡成像功能:
體視顯微鏡的系統由金相顯徽鏡和宏觀攝像臺組成的光學成像系統,其用途是使金相試樣或照片形成圖像。體視顯微鏡可直接對金相試樣進行定量金相分析;宏觀攝像臺適用于分析金相照片、底片及實物等。
為了能用計算機存貯、處理和分析圖像,首先需將圖像數字化。一幀圖像是由不同灰度的一種分布所組成,用數學符號表示為j=j(x,y),x、y為圖像上像素點的坐標,j則表示其灰度值。
所以,一幀圖像可以用一個m×n階矩表示,矩中每個元素對應于圖像中一像素點,aij的值即表示圖像中屬于第i行第j列的像素點的灰度值。CCD攝像機(電荷耦合器件攝像機)就是一種圖像數字化設備。金相試樣上的體視顯微鏡特征經過光學系統后在CCD上成像并由CCD實現光電轉換和掃描,然后作為圖像信號取出,由放大器進行放大,并量化成灰度級以后貯存起來,從而得到數字圖像。計算機根據數字圖像中需測量特征的灰度值范圍,設定灰度值閾值T。
對于數字圖像中任何一個像素點,若其灰度大于或等于T,則用白色(灰度值255)來代替它原來的灰度;若小于T則用黑色(灰度值0)來代替原來的灰度,體視顯微鏡可以把灰度圖像轉化為只有黑、白兩種灰度的二值圖像,然后再對圖像進行必要的處理,使計算機能方便對二值圖像進行粒子計數、面積、周長測量等圖像分析工作。若采用偽彩色處理,則可把256個灰度級轉換成對應的彩色,使灰度很接近的細節和其周圍環境或其他細節易于識別,從而改善圖像,更利于計算機處理多特征物圖像。
體視顯微鏡應用領域:
體視顯微鏡操作簡單,體視顯微鏡在用途上也較為寬廣,主要用途如下:
1.動物學、植物學、昆蟲學、組織學、礦物學、考古學、地質學和皮膚病學等方面的研究。
2.在紡織工業中,用于原料及棉毛強物的檢驗。
3.在電子工業中 ,作為晶體管點焊、檢查等操作工具。
4.各種材料的裂縫構成,氣孔形狀腐蝕情況等表面現象的檢查。
5.在制造小型精密零件時,用于機床工具的裝置、工作過程的觀察、精密零件的檢查以及裝配工具。
6.透鏡、棱鏡或其他透明物質的表面質量,以及精密刻度的質量檢查。
7.文書錢幣的真假判辨。
8.主要應用于紡織制品、化工化學、塑料制品、電子制造、機械制造、醫藥制造、食品加工、印刷業、高等院校、維修培訓、考古研究等眾多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