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顯微鏡是人類發明中最偉大的一個,它的出現為人類探索生命和世界帶來了非常大的幫助。目前的顯微鏡的種類有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兩種,這兩種顯微鏡的用途雖然相同,但是可以放大的倍數卻不相同。電子顯微鏡可以放大1600,而電子顯微鏡則可以觀察到像百萬分之一毫米大小的物體,因此推進了人類發現更微小事物的能力。可以說顯微鏡是人類認識物質微觀世界的重要工具,是現代科學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儀器之一。下面賢集網小編來為大家一一介紹:顯微鏡原理、構造、使用方法、分類及對光步驟。想要了解這些知識的小伙伴就往下文閱讀吧!
顯微鏡原理
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后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道理就像投影儀的鏡頭一樣;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一次。經過這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了。
如圖,左邊的透鏡為物鏡,右邊的透鏡為目鏡。顯微鏡的目的是將微小的物體放大。所以,對于物鏡來說,應該使物距放在物鏡的一倍焦距與兩倍焦距之間,為了看清物體,物距就不能太大。同時,物鏡的焦點與目鏡的焦點是重合的,經物鏡所成的倒立放大的實像必位于物鏡的兩倍焦距以外,而為了讓該像落在目鏡的焦距以內,所以,目鏡的焦距就必須大于物鏡的焦距,這也是顯微鏡目鏡的焦距應該大于物鏡的焦距的原因。
顯微鏡構造
我們常用的顯微鏡可分為兩個部分:機械部分和光學部分。如下圖:
一、機械部分
1、鏡座:為顯微鏡最下面的馬蹄形鐵座。其作用是支持顯微鏡的全部重量,使其穩立于工作臺上。
2、鏡柱:鏡座上的直立短柱叫做鏡柱。
3、鏡臂:鏡柱上方的彎曲的弓形部分叫做鏡臂。是握鏡的地方,鏡臂和鏡柱之間有一個能活動的傾斜關節,可使顯微鏡向后傾斜,便于觀察。
4、鏡筒:安裝在鏡臂上端的圓筒叫做鏡筒。上端安裝目鏡,下端連接轉換器。
5、轉換器:鏡筒下端的一個能轉動的圓盤叫做轉換器。其上可以安裝幾個接物鏡,觀察時便于調換不同倍數的鏡頭。
6、載物臺:鏡臂下端安裝的一個向前伸出的平面臺叫做載物臺。用于放置觀察用的玻片標本,載物臺中央有一圓孔,叫通光孔。通光孔左右兩旁一般裝有一對彈簧夾,為固實玻片之用,有的裝有移片器,可使玻片前后左右移動。
7、準焦螺旋:鏡臂上裝有兩種可以轉動的螺旋,能使鏡筒上升或下降,稱為準焦螺旋。大的螺旋轉動一圈。鏡筒升降10毫米,用于調節低倍鏡,叫做粗準焦螺旋。小的螺旋圍動一圈,鏡筒升降0.1毫米。主要用于調節高倍鏡,叫做細準焦螺旋。
二、光學部分
1、反光鏡:一個可以轉動的圓鏡,叫做反光鏡。反光鏡具兩面,一面為平面鏡,一面為凹面鏡。其用途是收集光線。平面鏡使光線分布較均勻。凹面鏡有聚光作用,反射的光線較強,一般在光線較弱時使用。
2、物鏡:安裝在轉換器上,能將觀察的物體進行第一次放大,是顯微鏡性能高低的關鍵性部件。每臺顯微鏡上常備有幾個不同倍數的物鏡,物鏡上所刻8×、10×、40×等就是放大倍數。從形態上看,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高。
3、目鏡:由二、三片透鏡組成,安裝在鏡筒上端,其作用是把物鏡放大的物體實像進一步放大。在目鏡上方刻有5×、10×、20×等為放大倍數.從外表上看,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粗略計算方法為接目鏡放大倍數與接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如觀察時所用物鏡為40×、目鏡為10×,則物體放大倍數為40×10=400倍。 顯微鏡看到的是一個倒立而放大的虛像。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1、鏡檢前的準備
室內應清潔而干燥,實驗臺臺面水平,穩固無震動,顯微鏡附近不應放置腐蝕性的試劑。從顯微鏡柜或鏡箱內取出顯微鏡時,要用右手緊握鏡臂,左手托住鏡座,平穩地取出,放置在實驗臺桌面上,置于操作者左前方,距實驗臺邊緣約10cm,鏡臂朝自己,鏡筒朝前。實驗臺右側放繪圖用具。
2、調節光源
如需利用外置光源,宜采用散射的自然光或柔和的燈光。直射的太陽光會對觀察者的眼睛造成傷害。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正對通光孔,將聚光器上的虹彩光圈開到最大,觀察目鏡中視野亮度,同時調節反光鏡角度,使光照達到最明亮最均勻。自帶光源的顯微鏡,可通過調節電流旋鈕來調節光照的強弱。
3、裝置待檢玻片
將待觀察的樣品制作成臨時或永久裝片,放在載物臺上,用彈簧夾固定,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移動推進器,調節待檢樣品至通光孔的中心。
4、低倍鏡觀察
將低倍鏡對準通光孔,緩緩轉動粗準焦螺旋,將物鏡與裝片的距離調至最近。注意不要壓碎蓋玻片。通過目鏡觀察,同時用粗準焦螺旋緩慢調節,直至物像出現,再用細準焦螺旋微調,同時調節光源亮度與虹彩光圈的大小,使物像達到最清晰的程度。并利用推進器把需要進一步放大觀察的部分移至視野中央。如果使用雙筒目鏡,應在觀察前先調整雙筒距離,使兩眼視場合并。
5、高倍鏡觀察
轉動轉換器,選擇較高倍數的物鏡,用細準焦螺旋調節焦距,到物像清晰為止。
6、油鏡觀察
油浸物鏡的工作距離(指物鏡前透鏡的表面到被檢物體之間的距離)很短,一般在0.2mm以內,且一般光學顯微鏡的油浸物鏡沒有“彈簧裝置”,因此使用油浸物鏡時,調焦速度必須放慢,避免壓碎玻片,并使物鏡受損。
①在低倍鏡下找到觀察目標,中、高倍鏡下逐步放大,將待觀察部位置于視野中央,調節光源和虹彩光圈,使通過聚光器的光亮達到最大。
②轉動粗準焦螺旋,將鏡筒上旋(或將載物臺下降)約2cm,加一小滴香柏油于玻片的鏡檢部位上。
③將粗準焦螺旋緩緩轉回,同時注意從側面觀察,直至油鏡浸入油滴,鏡頭幾乎與標本接觸。
④從目鏡中觀察,用細準焦螺旋微調,直至物象清晰。
⑤鏡檢結束后,將鏡頭旋離玻片,立即清潔鏡頭。一般先用擦鏡紙擦去鏡頭上的香柏油滴,再用擦鏡紙蘸少許乙醚酒精混合液(2:3),擦去殘留油跡,最后再用干凈的擦鏡紙擦凈(注意向一個方向擦拭)。
7、還原顯微鏡
關閉內置光源并拔下電源插頭,或使反光鏡與聚光器垂直。旋轉物鏡轉換器,使物鏡頭呈八字形位置與通光孔相對。再將鏡筒與載物臺距離調至最近,降下聚光器。罩上防塵罩,將顯微鏡放回柜內或鏡箱中。
顯微鏡分類
一、按使用目鏡的數目可分為單目、雙目和三目顯微鏡。
單目價格比較便宜,可以作為初學愛好者的選擇,雙目稍貴點,觀察的時候兩眼可以同時觀察,觀察得舒適些,三目又多了一目,它的作用主要是連接數碼相機或電腦用,比較適合長時間工作的人員選用。
二、根據其用途以及應用范圍分為生物顯微鏡、體視顯微鏡、金相顯微鏡等。
1、生物顯微鏡
生物顯微鏡是最常見的一種顯微鏡,在很多實驗室中都可以見到,主要是用來觀察生物切片、生物細胞、細菌以及活體組織培養、流質沉淀等的觀察和研究,同時可以觀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體以及粉末、細小顆粒等物體。生物顯微鏡供醫療衛生單位、高等院校、研究所用于微生物、細胞、細菌、組織培養、懸浮體、沉淀物等的觀察,可連續觀察細胞、細菌等在培養液中繁殖分裂的過程等。
2、體視顯微鏡
體視顯微鏡又稱為體式顯微鏡,是一種具有正像立體感的目視儀器,廣泛的應用于生物學、醫學、農林等。它具有兩個完整的光路,所以觀察時物體呈現立體感。主要用途有:
①作為動物學、植物學、昆蟲學、組織學、考古學等的研究和解剖工具。
②做紡織工業中原料及棉毛織物的檢驗。
③在電子工業,做晶體等裝配工具。
④對各種材料氣孔形狀腐蝕情況等表面現象的檢查。
⑤對文書的真假判斷。
⑥透鏡、棱鏡或其它透明物質的表面質量,以及精密刻度的質量檢查等。
3、金相顯微鏡
金相顯微鏡主要是用來鑒定和分析金屬內部結構組織,是金屬學研究金相的重要儀器,是工業部門鑒定產品質量的關鍵設備,專門用于觀察金屬和礦物等不透明物體金相組織的顯微鏡。這些不透明物體無法在普通的透射光顯微鏡中觀察,故金相和普通顯微鏡的主要差別在于前者以反射光,而后者以透射光照明。不僅可以鑒別和分析各種金屬、合金材料、非金屬物質的組織結構及集成電路、微顆粒、線材、纖維、表面噴涂等的一些表面狀況,金相顯微鏡還可以廣泛地應用于電子、化工和儀器儀表行業觀察不透明的物質和透明的物質。如金屬、陶瓷、集成電路、電子芯片、印刷電路板、液晶板、薄膜、粉末、碳粉、線材、纖維、鍍涂層以及其它非金屬材在金相顯微鏡中照明光束從物鏡方向射到被觀察物體表面,被物面反射后再返回物鏡成像。所以用金相顯微鏡來檢驗分析金屬內部的組織結構在工業生產中是十分重要的。
三、按光學原理可分為偏光、相襯和微差干涉對比顯微鏡等。
1、偏光顯微鏡
偏光顯微是鑒定物質細微結構光學性質的一種顯微鏡。凡具有雙折射性的物質,在偏光顯微鏡下就能分辨的清楚,當然這些物質也可用染色法來進行觀察,但有些則不可能,而必須利用偏光顯微鏡。主要用于研究透明與不透明各向異性材料。一般具有雙折射的物質都可以用這種顯微鏡進行觀察。
2、相襯顯微鏡
相襯顯微鏡又稱為相差顯微鏡,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觀察未經染色的標本和活細胞。這些樣品在一般的顯微鏡下是觀察不到的,而相差顯微鏡則利用物體不同結構成分之間的折射率和厚度的差別,把通過物體不同部分的光程差變為振幅差,經過帶有環狀光闌的聚光鏡和帶有相位片的相差物鏡來實現觀測,簡單的說它利用的是樣品密度差別產生的反差來進行觀察的,所以即使樣品不染色也可以進行,這大大便利了活體細胞的觀察,因此相襯鏡檢法廣泛應用于倒置顯微鏡中。??
3、微分干涉對比鏡
微分干涉對比鏡檢術出現于60年代,它不僅能觀察無色透明的物體,而且圖像呈現出浮雕壯的立體感,并具有相襯鏡檢術所不能達到的某些優點,觀察效果更為逼真。
四、按光源類型可分為普通光、熒光和激光顯微鏡等。
1、普通光顯微鏡采用的就是普通光源,是最常用的。
2、熒光顯微鏡是以紫外線為光源,通常是照射被檢物體(落射式),使之發出熒光,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物體的形狀及其所在位置。熒光顯微鏡用于研究細胞內物質的吸收、運輸、化學物質的分布及定位等。
3、激光共聚焦掃描顯微鏡,采用激光做為掃描光源,逐點、逐行、逐面快速掃描成像。因為激光束的波長較短,光束很細,所以共焦激光掃描顯微鏡有較高的分辨力,大約是普通光學顯微鏡的3倍。
五、按顯微鏡物鏡的位置分正置和倒置顯微鏡
1、倒置顯微鏡
倒置顯微鏡是為了適應生物學、醫學等領域中的組織培養、細胞離體培養、浮游生物、環境保護、食品檢驗等顯微觀察。由于上述樣品特點的限制,被檢物體均放置在培養皿(或培養瓶)中,這樣就要求倒置顯微鏡的物鏡和聚光鏡的工作距離很長,能直接對培養皿中的被檢物體進行顯微觀察和研究。因此,物鏡、聚光鏡和光源的位置都顛倒過來,故稱為”倒置顯微鏡”。倒置顯微鏡多用于無色透明的活體觀察。如果用戶有特殊需要,也可以選配其它附件,用來完成微分干涉、熒光及簡易偏光等觀察。
六、數碼顯微鏡
數碼顯微鏡又叫視頻顯微鏡,它是將顯微鏡看到的實物圖像通過數模轉換,使其成像在計算機上。數碼顯微鏡是將精銳的光學顯微鏡技術、先進的光電轉換技術、普通的電視機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開發研制成功的一項高科技產品。
顯微鏡的對光步驟
1、調節光圈。選擇合適的光圈(光線好用小孔光圈,光線不好用通光量大的光圈,依次往更大的換)。從目鏡能看見一個白亮的視野即可。
2、將裝片放到載物臺上,一般注意保持要觀察組織在通光孔中央。這樣才能成像。
3、調節粗調旋鈕,確定要觀察組織的位置(開始時將鏡頭降到貼近裝片但不接觸,逐漸向上調節)。同時左右移動裝片,尋找自己要看的部分(想看左面的就左移,想看下面的就下移,總之與直接看是一樣的)。
4、更換高倍鏡觀察,調節細調旋鈕(同粗調旋鈕,只是更精細),這樣就可以清晰的看見要觀察的細胞形態了。
注意:
①鏡頭要從低倍鏡換起,因為倍數越高視野越小。
②調節兩個對焦旋鈕時,都應慢,這樣不會對顯微鏡造成傷害,也不會看不清自己要找的那層細胞。
③向下降鏡頭時,不要抵住蓋玻片,這樣很容易損傷裝片,更容易損傷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