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顯微鏡是人類20世紀偉大的發明物之一,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顯微鏡可分為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現在的光學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1500倍,分辨可達0.2微米。電子顯微鏡是在1931年在德國柏林由克諾爾和哈羅斯卡首先裝配完成的。這種顯微鏡用高速電子束代替光束。由于電子流的波長比光波短得多,所以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可達80萬倍,分辨的極限達0.2納米。那么顯微鏡的用法是怎樣的呢?下面三鏘泰達來給大家介紹。
顯微鏡的用法:
1、顯微鏡的取送:①右手握鏡臂;②左手托鏡座;③置于胸前。
2、顯微鏡的旋轉:①鏡筒朝前,鏡臂朝后;②置于觀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體左側,便于左眼向目鏡內觀察;③置于桌子內側,距桌沿5cm左右。
3、對光:①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然后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②用手指轉動遮光器(或片狀光圈),使最大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向目鏡內注視,同時轉動反光鏡,使其朝向光源,使視野內亮度均勻合適。
5、高倍物鏡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先用低倍物鏡找到觀察的物象,并調到視野的正,然后轉動轉換器再換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后調節細準焦螺旋。觀看的物體數目變少,但是體積變大。
6、反光鏡的使用:反光鏡通常與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調節視野內的亮度。反光鏡有平面和凹面。對光時,如果視野光線太強,則使用反光鏡的平面,如果光線仍舊太強,則同時使用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視野內光線較弱,則使用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鏡的凹面。
以上內容就是對顯微鏡的用法的介紹了,在顯微鏡發明出來之前,人類關于周圍世界的觀念局限在用肉眼,而顯微鏡的發明,使人看到了許多以前從未看到過的生物,如細菌、病毒等,也使人看到了生物的許多微小結構,如線粒體的結構,從而對生物學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儀器之一。在醫學、工農業生產中顯微鏡也有著重要用途,例如在醫學診斷上,可對人血液中的紅細胞進行計數等。